学生吐槽APP严重泛滥,学生干部告知“不能补发”
可以说商家使用的APP软件对大家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如果在学校也使用APP软件,对学生来说是否同样方便?据最新消息,部分高校不得不在手机上下载APP来送学分和取水。很多学生抱怨学园APP泛滥严重。
现在很多企业和公司都实现了智能化,就连马云的超市也实现了智能化。学生的智能化管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APP的过度泛滥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引起了数千名学生的投诉。
一个玩热水的应用,一个发学分的应用,一个跑步的应用,一个连接无线网络的应用,一个刷新互联网课堂的应用......方便师生,提高效率是在实际管理和操作中。然而,也出现了一种过度倾向:打着“智能便捷”、“强制使用”、“信用链接”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有的以次充好,漏洞不少;有的放各种异国情调的广告;是的,严格的管理让学生自己承担损失……
“一刀切”管理成负担
“我的同学不会原谅我的!” 10月下旬的一次手机故障,让刚上大学一个多月的小敏(化名)感到自责和恐慌。她不敢告诉班级,因为她没有及时通过APP给大家发学分,被学校管理APP平台的学生干部告知“不能补发”,相当于作废学分。
校园APP
肖敏是中国西部一所211学院的大一新生。为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学校使用一款名为“梦想空间”的APP记录二年级学分,并要求学生在大三结束时获得不少于300分。学生只能毕业。官网显示,国内已有近300所高校像学校一样申请并使用了APP。
然而,这个“助力二课堂成绩单改革”的好事,在一些学校的运行中却遇到了“一刀切”的管理。虽然《梦想空间》客服表示补发学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明确表示学生参与了活动,但小民学校和管理APP平台的学院的学生干部仍然表示打水软件,“学校有规定,不能补发”。
争分夺秒抢占学生市场
记者采访了全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他们经常被迫单独下载大约4个应用程序。例如,利用阳光体育服务平台、体育世界校区、米东校区、越野跑等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测评。还有U Campus、Easy Class、PU Pocket Campus、Learning Pass,与教学或学分相关打水软件,Dodian连接校园无线网络,校园热水用于热水卡充值。
“这些应用程序混杂,有的变相宣传付费功能,有的包含大量广告。” 教师专业学生小福说,每个人都被迫使用该应用程序。他的手机上有6个APP,分别是易课堂、越野跑、PU口袋校园、超级课程表、学通和U校园。
“许多消费者 APP 初创公司将他们的第一个市场放在大学校园里。” 据西才智库研究员易欣介绍,目前大量进入高校的APP其实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其流量经济造就了巨大的广告平台,所以这些APP大多覆盖了大量的游戏、购物,甚至是一些处于法律边缘的产品广告。
校园应用不应商业化
“高校使用移动应用进行管理是值得肯定的,它让师生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但如果这些应用包含大量广告,高校被迫使用它们,那么这样的指导显然是不妥当的。”西南财经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周晓明、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褚朝晖等专家的观点非常明确。
褚朝晖建议学校在引入应用程序时应理性谨慎。不应该引入一些劣质的应用程序,应该通过签署协议等方式规范商业广告。易欣也认为,APP进入高校应该有严格的规定和审核程序。校园APP可以宣传部分图书和公益活动,但不得出现商业广告,不得出现借阅、收费服务、游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