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千亿级”的蓝海市场为何来势汹汹?
日前,马化腾在演讲中透露,微信小程序将在2017年春节前发布。紧接着,有消息人士跳出爆料称,小程序将在前几天上线,具体时间在24日至28日之间。
12月21日晚,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公告,小程序确定具备分享功能(分享小程序任意页面给好友或群聊)、模板消息、客服消息、扫一扫、二维码代码等
微信小程序于9月21日开始内测,它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让全网刷新屏幕。如此火热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可以预计,小程序正式上线后,短时间内会以各种方式开发出大量小程序应用,以月活8亿的超级APP微信为后盾,它会怎么做?像?一个场景?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微信小程序将带来千亿级的蓝海市场。不管“千亿”这个表述准确与否,可以肯定的是,移动端的现状会因小程序的进入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场用户和流量的新收获战即将来临开始。
一、 千亿市场,为什么小程序的趋势来得这么猛?
1、千亿市场从何而来?
老实说,任何标榜“千亿级”或“万亿级”成交量的行业,都不能排除噱头的成分。一方面是为了吸引用户的眼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告诉资本市场。不过,从微信用户、生态、用户需求的分析来看,小程序“百亿市场”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用户
毫无疑问,微信是今天不可动摇的第一大APP。根据猎豹全球智库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APP&游戏排行榜》,微信拥有8.4亿用户,活跃渗透率高达80.65% ,相当于每十部手机。微信安装在八个部分;另一个数字也令人羡慕。每人每周平均打开微信的次数多达167.05次,相当于每个用户每天打开微信24次(很多人可能远不止这些)。
目前还没有一款产品能够撼动微信的王者地位,其超级APP的头部效应还会不断提升。庞大的用户群和恐怖的用户粘性是微信小程序“千亿市场”的基础。
生态
微信不再是一个社交应用,而是一个集社交、咨询、搜索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先不讨论小程序是否真的会把微信变成“微信操作系统”,但在其强大的头部影响下,长尾效应已经非常明显,微信已经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企鹅智酷发布的2016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超过60%的微信用户使用过微信生活服务,也就是说超过5亿用户使用过微信带来的其他应用服务。也就是说,用户在微信中寻找聊天以外的服务的习惯已经养成。
同时,在微信红包的加持下,微信的账号体系和支付功能也十分完善。数据显示,微信支付累计绑定卡用户超过2亿,超过半数的微信用户使用过微信支付和转账功能。
用户习惯的发展和支付系统的成熟,让小程序很容易融入微信生态。这是小程序敢于被称为“百亿”的又一依据。
需要
业界在讨论小程序时,往往更关注可能给C端用户带来的变化。但本质上,小程序其实是一个to B的产品,几乎所有的小程序需求都来自B端。小程序刚开始内测的时候,就有传闻说某游戏公司斥资300万购买了小程序的内测资质。虽然抢眼,但由此可见B端用户对小程序的渴望。
B端用户对小程序的需求如此旺盛的主要原因是现在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以电商用户为例,流量被巨头垄断已是不争的现实。越来越难赚钱的商家急于推出新产品,打破现有的电商生态,为他们提供更公平的机会。这个手术成了他们眼中的良药。
事实上,电子商务行业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缩影。在流量环境和生态环境相对固化的背景下,B端用户迫切希望小程序能够打开微信庞大的流量入口,或者衍生出新的玩法。中国有7000万中小企业,B端用户拥有更强的消费和执行力。B端的强劲需求,其实是小程序“千亿”的核心。
2、小程序窗口期将释放巨额红利
小程序正式上线后,必将带来巨大的红利之窗。你为什么这么说?可通过计算获得。
我们知道,在小程序内测开始时,微信官方发布了200个内测代码,这意味着第一批至少会上线200个小程序应用。
当然,我们有理由认为200的数量太少了,因为腾讯应用获得内测资格并不难。同时,获得200个内测资质的企业,可能不会只开发一个小程序。申请,11月3日小程序公测后,一批成熟的开发者蜂拥而至,在微信上被审核上架的能力是有保障的。
所以,如果我们把这个数字乘以10,我们就会得到2000个,也就是第一批可能推出的小程序应用有2000个。再进一步,微信会不会一次性发布这2000个小程序?
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因为在小程序质量、玩法、用户反馈不能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微信肯定会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那么,在第一阶段,用户可以看到的小程序数量应该在1000个左右,并且会分批发布。
当我们把1000这个数字放在8亿多微信用户面前时,我们会得到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那就是每个小程序理论上会得到800万个UV。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体验小程序,应用悲观的“二十八原则”,即假设只有 20% 的用户带头体验,即便如此,每个小程序应用都会有平均 160 万个紫外线。
如果每个UV的获取成本为10元,我们得出每个小程序可能的成本分红为1600万。这说明最先进入小程序的企业将在窗口期享受到巨额红利。我想没有人会为钱烦恼吧?
另一方面,小程序承载着微信从“连接人”到“连接商业”的使命,为社交内容的商业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此外,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支付、电子商务和社交领域。小程序为腾讯真正介入电子商务领域与阿里巴巴竞争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就像阿里巴巴想用支付宝一样。这和社交是一样的。
基于以上两种背景,腾讯势必会全力支持小程序,从而从腾讯老爸那里得到更多的红利机会。
微信订阅号于2012年8月17日开通,内容行业的革命依然历历在目。更何况四年过去了,自从小程序曝光后,万事俱备。用户准备好了,创业者准备好了,资本也准备好了。在各方都想分一杯羹的情况下,小程序很快就会成熟。
二、如何用淘金思维来考察微信小程序?
1848年,当美国西进运动推进到加利福尼亚时,人们在这里发现了金矿。这一消息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并迅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淘金热。来自北美、欧洲和世界各个角落的数千人参与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淘金热。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道路建设者,最初提供基础设施的探险家,为其他人提供到达金矿的能力;
送水者是为淘金热提供基本服务的人,是淘金热持续的保障;
淘金者,也就是真正挖掘黄金的人,他们是整个淘金热中最重要的参与者。
与1848年的金州类似,一个蓝色小程序市场也正在经历一场“淘金热”。谁是参与者?
1、 胜利属于有能力“完成”审核的筑路者
作为业主,微信自然是“天子第一”筑路者,他提供了这样一个开发平台。其实微信“筑路”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规范和审核打水软件下载,提供完整的开发环境。它告诉开发人员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喜欢。
真正在后台参与过小程序开发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微信对小程序的管理几乎是死板的。比如管理员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扫码登录,认证开发者必须扫码登录。又比如小程序有多种风格规范,比如交互风格规范、UI样式规范、代码规范、接口规范等。
就像道路是分级的一样,小程序中的筑路者也以其他形式存在。比如小程序快速生成平台等小程序外包开发团队,都在承担技术道路建设的作用,让B端用户可以更快更方便地到达小程序矿区。
外包开发团队更了解。三五项技术组合在一起,帮助企业主定制开发小程序项目。这个生意比较难做,但确实很赚钱,所以持续时间长。
重点说一下小程序的快速生成平台。这也是二爷一直认为小程序有很大机会赚到第一桶金的领域。目前这条赛道上的人并不多,他们一直在做的包括轻雀应用、即时应用、小云社区等。
小程序快生成平台的主要受众是开发能力基本为零的用户群体。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调用业务模板,适当拖拽就可以搭建小程序模型,然后直接放到小程序的IDE中即可。调试中。
由于整个市场对小程序的热情非常高,而懂技术或拥有技术团队的B端用户还少之又少,因此对这种快速增长的平台有着巨大的需求。
这类小程序快速成长平台的玩家大多来自之前的H5转型,像绿鸟应用的背景是H5引擎的厂商,现在转变成小程序开发者服务平台,所以他们已经拥有了很多技术。积累。
小程序本身是轻应用的产品,用户需求相对不是特别复杂。如果让用户不用写一行代码就可以得到自己的小程序应用,那么这种快速增长的平台就可以提供“小程序”。修路赚第一桶金的几率很大。
事实上,快代平台的功能已经比较完善了。创建界面、视图、按钮都是标准的,轻雀等平台甚至通过一些组件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
显然,使用快代平台开发小程序的优势是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当然,它也有局限性。比如轻量级应用可以在平台上完成,但是层次很多,更复杂的应用在快代平台上完成就不现实了。
再比如微信对小程序代码规范的严格审查。快代平台上生成的小程序应用能否完全满足微信规范,各个平台的情况也是参差不齐,那么未来这些快代平台之间的竞争将大打出手。可能更多的是服务能力,也就是处理微信审计的能力。
2、发送方需要看清楚小程序的需求和伪需求
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两个关于送水者飞黄的传说。对于小程序来说,在这个领域提供配套服务的可以称为水贡献者,包括开发者众包、培训、SEO、数据分析、媒体、社区等等。
由于涉及的方面太多,稿件篇幅也不宜过长,否则大家看不下去了,所以这里有几个关注度比较高的“发件人”来分析一下。
首先,确实是一个搭建众包小程序平台的机会。需求决定市场。想进入小程序的人很多,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通过外包来做,但是如何找到靠谱的第三方呢?如何保证质量和进度?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小程序开发者众包平台解决了高效匹配的问题,进而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和保障,保障双方利益。
目前小程序垂直领域涉及的众包平台有轻雀、顺风、新工事等。当然小程序开发也可以在猪八戒等大型综合众包平台上找到,但服务的专业性是有限的。和倾雀这样的垂直小程序众包平台有很大的区别。
其次,做小程序SEO有没有钱?答案并不乐观。
微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所有的玩法只能由微信单独决定(分享、扫描、搜索),而微信在制作小程序时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小程序是“即用即用”。“用完即走”的产品,不会容忍有人用SEO攻击大政府。如果你的小程序想用加词的方式来占位,微信绝对不会让你通过审核的。
那么未来大量的小程序应用应该如何分布呢?如何显示和排序?当然也会有权重,但是大部分的权重会来自于应用本身,比如这个小程序的代码、UI、交互是否严格按照微信规范,这些都不是由SEO决定的。的。
三是小程序数据统计分析平台。这在很多送水者中算是比较靠谱的,因为小程序的技术门槛太低,不会是技术驱动的产品。
同时,微信的很多关键能力(比如朋友圈)都没有对小程序开放,很难通过营销来带动。在这样的分析中,小程序只能是运营驱动的产品。对于以运营为核心的产品,数据将是核心的核心,获取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应该是未来小程序的刚性需求。
3、每个人都可能是小程序金块
小程序市场的淘金者是作为应用程序流进入小程序领域的创业者。如上所述,有一个千亿小程序的市场,同时窗口期的红利非常巨大,那么所有的冲金块能不能满载而归呢?
二爷的态度是:微信小程序有匹配的地方,有的没有。但是每个公司都应该有一个小程序,就像每个人都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即使不是专业的自媒体。
与小程序相比,包括电子商务、生活服务、工具、O2O、自媒体和企业级应用。如果你想开诚布公地谈,你可以把每个领域都谈几个小时,所以尽量简明扼要地分析一下。
电子商务,正如上文在讨论小程序的市场需求时所提到的,主要在于电子商务可以利用小程序进入微信庞大的流量体系来获取用户。至于如何做到高留存、高转化、高复购,不是小程序能决定的。
此外,虽然腾讯将拍拍网卖给京东,退出了电商地位,但腾讯从未放弃电商梦想。或许电商小程序会从腾讯爸爸那里获得更多的怪癖。
生活服务,业内普遍认为小程序最适合“低频+刚需”领域,因为这类APP的功能比较单一,就像手机上的“鸡肋”。用。
对于用户来说,小程序正好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占用手机内存不多(微信小程序不能超过1M),使用也没什么区别(小程序的体验已经达到了原版应用的水平)。节目一定要优秀。
工具的情况类似于生活服务,小程序也能带来更丰富的选择。作为一个伪文艺青年,二爷的吉他基本上是搁置一旁的,但偶尔想弹一会,就得先调弦,于是他去App Store找了吉他调音师,并等到应用程序准备就绪并进行调整。好吧,我不想玩了。
如果是小程序,可以一次搜索找到几个程序,想打开哪个就用哪个,体验非常爽。
O2O、线下推广是O2O永恒的痛点,必须提供免费WIFI热点,通过折扣刺激用户下载APP。小程序将允许“扫码添加小程序”取代目前“公众号+APP”的移动应用推广方式,同时以微信ID的形式保证用户留存。
从媒体来看,可能很多人并不看好小程序在自媒体领域的应用,认为对于媒体来说,订阅号就足够了,传播更方便。事实上,自媒体目前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商业化,就是通过内容聚集了很多流量却没有办法转化。顶多是粗略的补丁广告。
小程序让自媒体可以轻松将流量引导至固定应用。至于应用程序做什么,有很多可能性。
对于企业级应用来说,SaaS行业这两年发展非常迅速。几乎所有企业级服务都在云端,向移动和 SaaS 发展。随之而来,应用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是因为大家的信息流和用户流都被阻塞了。
虽然不同的小程序专注于不同的领域,但每个人都是在相同的系统规范下开发的产品。如果把这个特性应用到企业级的服务上打水软件下载,不同SaaS应用之间的连接和连接就会非常容易,同时用户数据也可以自由流动,是不是很美?
写在最后:
微信小程序即将上线。对于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行业,筑路者、供水者、淘金者其实有很多机会。最后,我想说三点。
首先,小程序是轻技术、非营销、重运营的产品。技术门槛很低。同时,微信在关系链中的很多关键能力都没有对小程序完全开放。因此,小程序服务和运营导向的特点非常明显。无论创业者处于什么角色,竞争的关键是能否提供高效的应用服务。
其次,小程序毕竟是腾讯父亲的。会开放吗?开了多少?有一定的风险,但二爷选择了信任微信。
第三,小程序第一波红利一定是既得利益者,比如公众号大V,比如原来APP已经是很厉害的公司了。但新势力肯定会有机会的。第一,新玩家没有压力,没有负担。二是小程序玩法多。现在大家可能不知道。对于创业者来说,未知大陆上的一切皆有可能。